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仰问题,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如何处理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其他信仰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处在社会大变革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日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信仰之光—中国信仰格局构建》面市。该书由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光明大校历时五年潜心打磨而成。
全书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以有利于强国复兴为导向,以帮助人们确立正确信仰为旨归。既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其中;既突出党性修养,又注重推动普通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既突出信仰确立的普遍规律,又注重揭示个人确立正确信仰的机理。
该书的创新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公式。在本书中,作者根据个人的感悟,提出幸福=爱的付出/欲望。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爱的付出越大,越幸福;欲望值越低,越幸福。幸福公式的分子与分母不是割裂的、孤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爱心和善心只有在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对人的贪欲才能形成直接的荡涤,从而使欲望值降低。另一方面,欲望值低的人,不执着于物质和功利,更容易付出爱心和善心。
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悟的途径。本书从个人层面揭示信仰机理的部分,指明了开悟的途径。作者认为,一个人要真正确立信仰,必须有开悟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而确立的信仰,一定带有盲目性。而要开悟,就必须经历净、看、磨、顺、证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中,净化自身是前提,没有净化自身就去修养,就会走火入魔。看透万象是方法,没有看透万象就去修养,就会像盲人摸象那样得出片面的结论。磨破贪欲是关键,如果贪欲没有断根,智慧永远也不可得。顺应自然是法宝,在内心清净、安宁的状态下自然而然获得的智慧才是正道。证悟正道是归宿,有证悟的体验,才能牢固确立起信仰。
三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信仰的格局。本书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要构建的信仰格局,即多元一体、和谐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与普通大众的有神论,从理论上看是对立的,但在实践中是可以做到相互包容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这与普通大众朴素善良的信仰是相通的。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的参悟,归根到底是在参悟同一的“道”。认清了这样的大道理,我们就会明白何谓“九九归一”,即千千万万种形相、名相包覆着的是同一个“一”,千千万万种求证方法证得的也是同一个“一”,就会明白为什么只能坚持各种信仰多元一体、和谐包容。作为共产党人看这个“一”,那就是正道良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了没有任何私利、只是全心全意为民,那么在精神上就已经与这个“一”高度契合了。这样的“一”跨越了一切界限,能够为所有正直的人所认同。
本网编辑:王洪英